工作一年回首
先说现状
去年的9月,我离开武威,又来到西安。目的很明确,找一份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。早上到西安,中午和朋友一起去超市买东西,回城中村的破屋子里吃火锅。走了一批,又来了一批,整整吃了一个下午。屋子里没有坐的,火锅放在矮小的电脑桌上,坐箱子的坐箱子,坐书的坐书,很随意的人就坐在地上。当时还没有买LUMIA800,没有值得留念的照片,但是大家应该都能想到那种画面。
早上醒来,某人已经出去,某人已经坐起来玩电脑,破乱的屋子半个床立起,半个床横放,坐在早已潮湿不堪的“地铺”上,我无所选择的打开电脑。8点,我喊一声,我是不是应该投个简历。9点,打电话叫我面试。下午一点半,我来到公司。当时经理穿他那件深色的衬衣,老板和亮哥在投影仪上看场地位置准备做CAD,随便闲聊几句,让我回去等消息。星期一我就上班了。
工作了3天,签合同时觉得试用期(实习生?)工资太低(1K),断然拒绝,说明自己回去把东西做好,十一回来让他们看,要签就签正式合同。其实我是属于那种不在乎多长时间找上工作的,做一个小软件也算是对我的锻炼,根本不在乎自己花几天时间做好,如果他们还是不和我签正式合同的情况。况且当时的我,自信有点过头。
前些天和一个群里的朋友谈起,也是兴平人,急着找工作把自己安顿。他说,我运气很好。姑且算是运气好吧,至少回想父母曾经说我,毕业肯定闲待一阵的预言,让我打破了。
公司很小,但是很自由。
公司软件开发都走个人主义,一个人开发一个软件。
公司没有专门的服务器去写日报,于是在网易博客上跟帖算是工作日志。
公司只有5个人。
这就是我的第一家公司。
某人告诉我:要感谢第一个收留自己的公司。我想,是的。前些天在手机上发现过年时记的几句话:12月26日庆祝,因为我23号提前庆祝;19号放假,因为我18号放假。2008年的12月26号是公司第一次签合同的日子,我因为一件事情,必须请假,23号公司算是因为我提前庆祝。过年是19号放假,我票买在了18号,公司18号就放假了。对于来公司只有三个月的我,也给发了1K当做年终奖。
回家前,某人喊着得了个终极技能,请我吃排骨,算是留念了。
过年来后,某人的原因,搬了住处。
接下来的日子值得一说的就是几天的施工。
穿管子
搭脚手架
切割地面
封107国道
钻地道
干的是很辛苦,终究都成了怀念。
植树节的前一天,去了重阳宫。
5月选择离开公司,回了趟老家,中旬就进入现在的公司,星期五入职,上班没一周,就出差去泰安。
泰山站
爬泰山,逃票,没爬完。
去济南。
趵突泉。
大明湖。
回西安半月,出差焦作。
路过郑州。
可惜一直没去过焦作的火车站。
焦作市商业银行。
期间去了云台山。
转战吕日周治下的长治。
去年12月3600买下港行LUMIA800,现在跌破2000,算是亏了不少。但是留下这些图片,也值得了。
再谈抱负
本来写下的是“理想”。
我一直说我越来越现实,将理想改为抱负正是其中一种表现形式。
我虽然不怎么谈程序猿的苦逼,不是很反对加班,但是与我为之对应的,周围的朋友,没加过几天班,不是程序猿,但总是喊程序猿有多苦逼。我从第一个公司开始,不时的下午加班一两个小时,还跟出去施工,甚至通宵施工;我从来到现在这个公司,一直在出差,出差没有所谓的双休,每天都要干到晚上10点才罢休。出差加班没有加班费,只有每天50的补助和连续出差一个月20%的工资涨幅。我算不算苦逼?
与我对应的,那种让长辈觉得过的好,幸福的是那种:一份稳定的工作,事业单位,公务员?然后混资历,进去时受领导气,和同事勾心斗角,混成领导时,给属下发火,想自己也是这么一步一步爬上来的……
我没有说稳定不好,我只是想说你应该有所抱负。
抱负这个词的面很广,不说经天纬地,不说造福人类,也不谈活着就要改变世界,对技术、对名誉的渴望也是一种抱负,对金钱、对权力的追求也是一种抱负。
说我。认为自己努力去学,拿更高的工资,可以买更多自己想要的东西,去年2K,今年4K,明年6K……
在北京、西安这种城市有一种现象。没有本地户口子女上学的问题。比如北京的人大附中、西安的高新一中,想上这些中学,大多需要从上幼儿园开始就铺路,所以进一个幼儿园或小学的数目令人惊心。但是这些外来打工的为什么还愿意在此受到完全不平等的待遇?
前些天看一部美国电影,讲墨西哥人在美国的艰难生活,虽然最终还是被驱逐出境,但是子女成了美国人。
很多人包括我,害怕大城市的那种高速感,厌恶那种在城中村租房住,上下班挤地铁、公交车的生活,觉得自己去大城市总是低人一等,对自己不公平。某人告诉我,在北京还是很公平的,越是小地方,越有不公平的事情发生。
人类社会除了原始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,哪里还有什么绝对的公平。相较中国的不公平而言,最公平的算是高考了,但是我错过了。
趁着年轻,还是应该出来闯闯,虽然很辛苦,纵然最后失败了,也会如我前面所说,成为一段美好的回忆。
南琦
2012-9-9
blog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